新捕京3522com-8883net新浦京

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方式

手机:18078835490 电话:020-37650247 37650164 传真:020-87363177 邮箱:415732107@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
水荫路2号恒鑫大厦西座8楼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公司新闻

     以明珠科学园作为核心区的南沙科学城将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领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目前,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按照计划,南沙科学城将围绕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这个核心关键定位,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和战略产业策源地。未来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最美“明珠”将闪耀南海之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 通讯员南宣

  今年5月,广州市在北京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两份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广州明珠科学园。关于南沙科学城,协议约定由广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旨在推动中科院在穗研究机构和创新资源集聚发展,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任务和项目落地提供物理承载空间,积极打造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开放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9月4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曾进泽在会上透露,《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州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于8月底在京召开专题论证会,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目前已上报广州市政府。

  根据该方案,南沙科学城将围绕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这个核心关键定位,打造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全球开放合作枢纽、战略产业策源地和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示范区4个支撑发展的功能定位,通过布局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以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为目标的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共建共享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科教融合生态体系,构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成就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和战略产业策源地。

  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全球合作网络”

  据悉,南沙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上按照“一体两翼三支点”,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全球合作网络”。

  其中,“一体”是指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主体区,聚焦海洋科学;“两翼”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和科教融合区;“三支点”即粤港澳创新发展合作示范区、战略产业培育区和数字转型示范区,对南沙科学城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全球合作创新网络”以广州协同创新圈为核心,以粤港澳合作创新圈为平台,以全球合作创新圈为纵深,旨在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引导全球创新要素在南沙科学城集聚,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开放创新高地。

  规划明确了9项重点任务。南沙科学城首要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争取筹建国家实验室。同时,重点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科教融合生态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前沿交叉研究和战略产业培育平台、大湾区创新创业示范、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示范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建立健全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等。

  打造中国科学皇冠上最美“明珠”

  南沙科学城是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一步。中科院表示,将合力打造南海之滨这颗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最美“明珠”。

  广州市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聚焦重点发力,加快推进南沙科学城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中科院加快推进南沙科学城建设,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领域,协同光明科学城、中子科学城,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二是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在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动态宽域飞行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预研的基础上,请中科院进一步大力支持,在南沙科学城布局更多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共同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纳入国家规划范围。

  三是构建多层次前沿交叉研究体系。加快推进南方海洋与工程、再生医学与健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4家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联合港澳共同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四是建设一流的科教融合生态体系。加快推进中科院大学广州学院等首批进驻明珠科学园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请中科院继续协调推动在穗科研机构搬迁;同时,按照“成熟一项、签订一项”的原则,争取国内外更多大院大所和重大平台集聚,促进学科交叉和科教深度融合。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 重点研制水下机器人技术实验系统

  将引领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明珠科学园拟动工的首批建设项目之一,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受到关注。记者获悉,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面向我国深远海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及中科院沈自所在智能无人系统的技术优势,由广州市、南沙区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三方共同建设。研究院重点研制水下机器人技术实验系统,将引领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新一代海洋装备发展提供系统性技术支撑。

  今年3月起,三方共同推进共建研究院合作协议相关工作,7月4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共建合作协议,7月31日研究院顺利完成了机构注册。目前,研究院选址等有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定位为南沙科学城核心区的明珠科学园,首批5个项目力争9月底正式动工!在9月4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广州明珠科学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规划正式“揭开面纱”,选址广州南沙区珠江东片区,规划面积为4641亩,将在海洋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展开布局。中科院南海所整体搬迁项目、国科大广州学院、力学所空天科研中心南方中心等5个项目将首批入驻明珠科学园。

  明珠科学园9月动工

  首批将入驻5个中科院项目

  首批入驻

  明珠科学园项目

  中科院南海所整体搬迁项目

  国科大广州学院

  力学所空天科研中心南方中心

  沈自所智能无人系统新型研发机构

  中科院广州分院办公基地

  记者从会上获悉,明珠科学园第一批项目力争9月底开工。明珠科学园已经完成启动区土地平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立项),正在推进土地平整工程EPC总承包招标工作,确定9月底正式动工。

  目前,中科院拟入驻明珠科学园建设项目共15个,其中包括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所、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研究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中科院在穗6个机构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以及国科大广州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9个新建项目。

  “我们对拟落地广州的项目单位启动了集中调研工作,务求遴选最优质、最合适、最成熟的科研项目到明珠科学园落地。”中科院条财局局长郑晓年表示。

  首批明确入驻明珠科学园的项目包括中科院南海所整体搬迁项目、国科大广州学院、力学所空天科研中心南方中心、沈自所智能无人系统新型研发机构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办公基地五个项目。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将聚合、提升中科院在穗研究力量,推动中科院各类创新机构、高端创新平台集聚,建成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集聚的科教融合新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今年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责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了区域集中、领域集中和主体集中的三大要求,并将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列为广州创新片区的建设重点。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工作协调组已完成组建,共建双方就明珠科学园项目入驻原则达成了共识。一是建立明珠科学园建设的项目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明珠科学园整体规划;二是按照中科院科学布局,结合广州发展需求,积极争取布局增量资源,引进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是中科院全部新增资源,原则上应入驻明珠科学园或南沙科学城。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计划9月底开工建设

  作为落户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之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科技研究院”)已纳入明珠科学园第一批启动建设项目,计划9月底开工建设。按照计划,空天科技研究院建设周期六年,预计2022年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落户南沙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此时恰逢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时机,随着省市支持创新、人才的政策陆续落地,相信广州在科技发展方面会迎来高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秦伟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力学所是钱学森回国后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在空天科技研究方面有60年的雄厚积累。未来商业航天应用即将迎来发展高潮,此时应抓住新机遇,将积累的技术人才力量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要。他表示,此时来广州,恰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新机遇,可以更好地利用好环境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据预测,未来空天科技研究院将聚集300-400人的人才团队。

  秦伟表示,空天科技研究院在落户广州之前曾经在全国多地寻找过落地点,最终选择了广州。他对广州速度赞不绝口。“4月底才第一次跟广州市政府接触,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签约落地了,马上月底就动工了,广州市政府效率高、速度快,对未来科技发展非常有利。”


/Uploads/Editor/2019-09-06/5d71bd4ab9ca8.jpg